关注民法典

中国人“文化自信”的基石

点击量:   时间:2021-01-12

真正的中华传统文化,是建立在对“重叠结构世界”认知基础上的人类终极文明,所以,当人类重新认识真正的中华传统文化的时候,人类文明也将进入全新阶段——从目前对“单一结构世界”认知的文明,进入到对“重叠结构世界”认知的文明。

因此,重新认识真正的中华传统文化,必定能帮助中国人重新建立起“文化自信”

而要建立“文化自信”,仅仅知道“重叠结构世界”原理是不够的,还必须学会“心智系统转换”。一个人只有学会了“心智系统转换”,才能去认识“重叠结构世界”,并对“重叠结构世界”加以应用。

《帛书·老子》第一章讲的就是“心智系统转换”练习的总纲领。

其中,“礼”就是学习“心智系统转换”的入门基础方法。

上图,这个甲骨文“礼”表示的意思是:天地万物包括人体在内,就是为了让人的内在生命用来感知自身“重叠结构人体”的。所以,一个人只要向内感知自身以及世界的表象,就能感知到“重叠结构世界”以及“重叠结构人体”。(关于“礼”字的“密文”字义,请初次阅读本专栏的网友翻看上一篇文章。)

但是,这种直接对自身以及万物进行向内的感知,对于人来讲,是有一定难度的,在人群中,只有一小部分悟性很高的人才能做到,大部分人是需要经过严格的训练才能做到“向内感知”的。

《郭店楚简·老子(甲本)》中,专门用了二个字来表示这二种人:

上图,左边的楚简字,表示的意思是:大多数的普通人,这部分人只会“向外感知”;右边的楚简字,表示的意思是:一小部分有悟性的人,这部分人天生就会“向内感知”。

“心智系统转换”这种训练方法,在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黄帝时代,就曾经在中华大地上全面推广过,相信黄帝在推广“心智系统转换”的过程中,一定也遇到过这个问题:对于大多数只会“向外感知”的普通人,如何培养TA们的“向内感知”能力呢?

系统的解决方案就是“礼制”,上图左边的篆书“礼”字,就包含了“礼制”的含义。

“礼制”真正的作用,是为了让整个社会都来学习“心智系统转换”而制定的一整套规范。

我们现代人只是从“礼”的形式,以及从统治阶级进行统治的角度,去理解“礼制”,这样理解出来的“礼制”,对于当今的社会来讲,必定是糟粕。反之,如果能重新认识“礼制”的作用与价值:帮助整体社会推广学习“心智系统转换”,那么,“礼制”就能重新恢复本来的生命力。

从某种角度来讲,在现代文明中,只会“向外感知”的人,在总体人群中的占比,要远远高于上古时代,换言之,在现代文明中,有悟性的人,只占了很小的一部分,因为现代文明本身不是一个“向内感知”的文明,而是一个以认识“显性世界”为主的“向外感知”的文明,即使有悟性的人,生活在现代文明的社会中,原有的悟性也会被压制,从而变成一个缺乏悟性的人。因此,重新认识、恢复“礼制”对现代人是很有实际意义的。

因为,没有“礼制”的帮助,只会“向外感知”的人,是无法实现“向内感知”转变的。

黄帝时代的“礼制”,一直到老子、孔子时代的“礼制”,其实有着非常完整的体系,一个只会“向外感知”的人,只要按照这套“礼制”体系去训练,自然就会在训练的过程中,学会“向内感知”。“向内感知”是“心智系统转换”练习的开始,所以,真正的“礼制”不是我们以往所认识的封建糟粕,而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真正精华之所在。

完整的“礼制”有三大部分组成。

第一大部分行为规范

作为“礼”的“行为规范”,包含了二个小部分。

个部分是通过特定的“行为规范”,去感受“重叠结构世界”的存在,这种“行为规范”,在表现上常常是一种祭祀的仪式,比如:上古时代的“拜祭神,以及祭祖葬礼,这些其实都是通过特定的“行为规范”,让人们在某种仪式中,去感受在“重叠结构世界”中的生命。

人们一直不理解孔子为什么那么重视“葬礼”,甚至有人讲孔子就是开“葬礼”公司的。其实,“葬礼”在孔子这里,就是让人感受“真正的生命”存在于“重叠结构世界”中的特定“行为规范”。

我们只要身临其境地去感受一下中国的传统葬礼、祠堂、排位、祭祀,就会感受到,祖先是与我们共存的。那么,存在于哪里呢?就存在于“重叠结构世界”中。

个部分是通过“行为规范”,重塑一个人在生活、工作中的语言、行为,这种“行为规范”的目的是:克制由“显性人体意识”操控人的语言、行为。

我们在前面的文章中分析过,“显性人体意识”是完全“向外感知”的,而且其特性就是及时消除在显性人体上产生的焦虑。“显性人体意识”是人的“生存智能”,一点“生命智慧”都没有。所以,要克制“显性人体意识”的主导作用。

要改变“显性人体意识”起主导作用,最有效的方法,就是利用“显性人体意识”中“从众、模仿”的特性,用一种全社会都认可的“行为规范”去克制、改变个体行为,这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称为“执礼”,而在佛教文化中称为持戒

“执礼”与“持戒”是一样的,都是用来克制“显性人体意识”的主导作用。从实际练习的体验来看,“执礼”是非常重要的。

心智玩家看到过几个学习“心智系统转换”好几年,却一直没有进展的人,他们的问题就出在没有“执礼”上,“显性人体意识”一直在发挥作用,各种轻慢、狂妄、情绪、傲慢,这样怎么可能学会“心智系统转换”呢?

从某种角度来看,“礼”就是束缚人性的,源自“显性人体意识”的恶的人性,就该被束缚起来,这样,善的人性才能展露出来。

学习“心智系统转换”,首先是让自己变成个好人,之后再变成个智者,再之后一步步走入“心智系统转换”,这在佛教中称为“二具足”:福报足智慧。“二具足”是练习“心智系统转换”的基础条件,“执礼”就是培养“二具足”的基本方法。

一个人总是让“显性人体意识”主导自己,福报会被自己浪费掉,也不会有智慧,其实,“善”就是“智慧源泉”,不克制“显性人体意识”中的恶,没有善,怎么可能会产生智慧?

所以,用全社会公认的“行为规范”,重塑自己在生活、工作中的行为,对于学习“心智系统转换”来讲,是极其重要的。

对于“心智系统转换”的初学者来讲,可以在模仿“行为规范”的过程中,揣摩在这种“行为规范”背后的意义,以及去体验自然触发这种“行为规范”的心理动力。从一开始的强迫自己按“行为规范”进行行为,到最后成为一种自然而然地发生行为。

对于“心智系统转换”的进阶练习者来讲,“行为规范”就是一种在复杂社会中的保护壳。让自己坚守在这种“行为规范”中,可以让自己的“行为出错”最小化,而且,也为自己赢得在重要问题上最大化的思考时间。

通俗的讲,就是在日常的事情上,可以不费脑筋地正确做事,而在重要的事情上,又可以不受情绪的冲击,理性而冷静地思考,把问题看清看透,之后再做出理性的反应,这就是“礼”的作用与价值。

一个人在职场中越是向上走,越是要懂得,遇事要冷静,要心平气和,这样才能办大事、担重任。心急火燎的人,既办不了大事,也担不了重任。古人讲“每临大事有静气”这其实是练习“执礼”练出来的心智功夫。

第二大部分观念规范

没有“观念”的“行为规范”是建立不起来的,不少人学“礼”学不起来,就是只学了“行为规范”,而没有“观念规范”的匹配与支持,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忠孝、仁义,都是与当时“行为规范”相匹配的“观念规范”。“观念规范”是支撑“行为规范”的支柱。

第三大部分思维规范

“礼制”的前二大部分,对于熟悉中华传统文化的人来讲,还是比较了解的,而对于“思维规范”,就不太认识了。

其实,“思维规范”礼制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

在完整的“重叠结构人体”中,有三层“人体”,每层人体也都有“意识”,“心智系统转换”就是让最里面一层“意识”起主导作用,让外面二层“意识”不起主导作用,心经中称之为照见五蕴皆空

而要让外面二层“意识”不起主导作用,首先,要让中间一层的“隐性人体意识”起主导作用,“隐性人体意识”起主导作用以后,最外面一层的“显性人体意识”就不起主导作用了。所以,中间一层的“隐性人体意识”是整个“心智系统转换”练习的起步平台,在强化“隐性人体意识”的作用基础上,再进行“心智系统转换”的练习。

《郭店楚简·老子(甲本)》《帛书·老子》中的三绝三弃”,虽然字义上有些不同,但是讲的都是强化“隐性人体意识”、弱化“显性人体意识”。

而在中庸里,好问而好察以及哀公问政的核心内容,讲的也是强化“隐性人体意识”的“思维规范”。

这里大家也许会提一个问题,“隐性人体意识”的思维与逻辑思维有什么区别?这个内容我们在第一个专栏《Get高端思考中有过详细的论述,我们在这里再简要介绍一下。

“隐性人体意识”的思维,是人的纯理性思维所在,可以分为两部分,其中,核心部分是“隐性人体意识”独立的思维,与“显性人体意识”是没有关联、互动的。这种思维模式是非语言性的“意识影像思维,柏拉图以及之前的古希腊哲学家都是以“意识影像”为主导进行思考的,称为“Idea”。“Idea”的本意,就是“心中的图像”的意思。

另一部分是“隐性人体意识”与“显性人体意识”关联、互动的部分,这部分是以语言为基础的“逻辑思维”,从亚里士多德这里开始的哲学家,主要是语言性的逻辑思维。

所以,“礼制”中的“思维规范”直接引导人进行“意识影像”层面的思维,这是一种比“逻辑思维”更为高端的思维模式。

真正的“心智系统转换”练习就从“隐性人体意识”的“意识影像”思维开始,所以,“礼制”中的“思维规范”所引导的是一种比“逻辑思维”更高端的思维模式。

其实,在推进人类文明进程的过程中,真正推动人类文明进程的,都是一些人类中的精英在不经意中运用了“意识影像”思维才有了惊人的发现,之后,TA们再用逻辑的形式表达了出来。其中最为著名的代表就是爱因斯坦,他讲的想象力就是用“意识影像”思维。

在“礼制”的体系中,“思维规范”是“观念规范”的基础,所以,真正的“礼制”中的“观念规范”都不是社会道德教条,而是由比逻辑思维更高级的思维方式所支持的认识结果,因此由这三个“规范”所构成的“礼制”,是一种充满了活力的体系。

对初学者来讲,从“行为规范”的模仿入手,去揣摩“观念规范”,最后学会“思维规范”,而“思维规范”又能反哺“观念规范”与“行为规范”。

大家是否体验到了黄帝、老子、孔子“礼制”的伟大而精妙之处了呢?

“礼制”对现代人的生活是有重大现实意义的,因为到了人工智能时代,人类需要更高的思维能力,去面对未来的生活、工作。而这种思维能力的训练,不可能来自现有的知识教育,而只能是来自“礼制”的学习与训练。